• 2025-07-04
    当夏日的阳光洒满广袤田野,苏垦农发迎来了夏插夏种的圆满收官,并全面转入夏管关键阶段。在今年的夏插夏种进程中,科技如同神奇画笔,在苏垦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现代农业的绚丽图景。“秧好一半禾,苗好七分收”,苏垦农发各分公司深谙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,纷纷积极探索新技术、新模式。黄海分公司引入微喷旱育秧技术后,围绕该技术开展了10余项试验,从适宜秧龄探索到精准水肥管理研究,从不同地质育秧表现分析到新型育秧基质筛选,每一项试验都为提升育秧效率、优化水稻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。白马湖分公司大力推广“流水线育秧+机械化插秧”模式,18条智能化育秧流水线高效运转,仅10天就完成近5万亩水稻育秧工作。这一模式不仅大幅节省了用工成本,还显著缩短了大田种植时间,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,为后续夏管争取了宝贵时间。科技力量在今年“三夏”工作中尽显威力,无人农场试验示范走在行业前列,无人机巡田、播种、打药已成为基础操作,智慧灌溉更是高效集约。在临海分公司的农田里,雷沃无人驾驶插秧机装载着水稻秧苗,沿着预设路线平稳作业,自动完成插秧、避障等一系列操作。相比传统插秧方式,无人驾驶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一半人工,还极大提升了
  • 2025-07-04
    随着天气渐热,云台农场兴垦科技灵芝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新希望。基地内的灵芝菌种已陆续长出芝蕾,赤色身躯上顶着米黄色的圆帽,黄白相间,萌态十足,展现出蓬勃生机。“出菇期温度需控制在32℃,湿度保持90%以上,通风也要适度。”基地负责人卞德胜每天清晨都会检查灵芝生长情况,对种植技巧和经验如数家珍。他介绍,灵芝菌苗培育在椴木上,生长期短、见效快,经济效益高。目前,出芽的灵芝已进入快速生长期,预计国庆节前后将迎来第一批灵芝孢子粉的丰收。云台农场地处连云港北纬34°黄金纬度带,背倚云台山脉、紧临黄海,优越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为仿野生原木栽培灵芝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。自2021年启动灵芝种植项目以来,农场已构建起涵盖菌种驯化、仿野生栽培、孢子粉采收的完整技术体系及标准化种植规模。通过智能温控系统,精准调控温湿度、光照等关键参数,灵芝孢子粉破壁率提升至99.6%,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7.31g/100g,远超行业标准。预计2025年基地年产灵芝孢子粉800斤,产值超40万元。与此同时,农场正依托种植基地拓展“灵芝康养游”“科普研学游”等农文旅融合业态,打造展示棚,推动单一种植向“生产+体验+消费”的综合产业模式
  • 2025-07-03
    6月20日,2025PDI医药研发·创新大会暨中国药品研发百强榜发布会在重庆举行。正大天晴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,连续10年荣登“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TOP100”前三强,其中在“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”中位居第二,在“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”中位列第六,彰显了其在创新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。正大天晴始终将“全面创新”作为核心战略,不断提升研发效率。2024年,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超20%,已成功获批上市8款1类创新药,并布局了140多项在研项目,其中创新药物近80项。未来三年,还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,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在国际舞台上,正大天晴同样表现亮眼。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大会上,公司以12项口头报告领跑国内同行,创下中国药企最高纪录,其中安罗替尼9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。未来,正大天晴将继续秉持稳健步伐,加速迈向国际创新药企行列,以临床需求为导向,持续推出更多优质创新产品,为中国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。
  • 2025-07-03
    近日,三河农场李岗西瓜种植基地迎来开园销售的热闹时刻。一个个圆滚滚、绿油油的西瓜沐浴在阳光下,散发着诱人的气息,吸引了众多瓜商和周边市民前来采购品尝。走进李岗西瓜种植园,繁茂的瓜藤相互交织,硕大的西瓜若隐若现。工人们穿梭其间,熟练地挑选、采摘成熟的西瓜,动作迅速而精准,确保每一个送到市场上的西瓜都品质优良。“我们一直坚持绿色种植,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,用的都是有机肥,所以种出来的西瓜口感清甜、汁水丰富。”园区工作人员王聪介绍道。为拓宽销售市场,三河农场在西瓜成熟前一周便通过抖音、视频号等平台进行预热推销。开园当天,瓜商们纷纷前来洽谈批发,工作人员忙着挑选、称重、装车,现场一片繁忙。除了批量采购,不少周边游客也趁着周末带着家人前来体验采摘乐趣。“平时孩子都在城里,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。今天带他来这里摘西瓜,既能感受田园风光,又能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西瓜,真是一举两得。”来自盱眙的市民刘先生开心地说。三河农场西瓜的甜蜜上市,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初夏的美味,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  • 2025-07-02
    走进黄海农场,文明新风扑面而来。文化广场上,居民们健身娱乐、翩翩起舞;国家级职工书屋内,职工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;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各个角落,为群众排忧解难、助力产业发展。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,正是黄海农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。近年来,黄海农场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场发展的重要抓手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丰富内涵、创新形式,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,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。文化引领,夯实文明根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。黄海农场深入挖掘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文化和红色文化,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,让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。在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历史展示厅里,一幅幅图片、一段段文字生动展现了农场从艰苦创业到繁荣发展的历程。“每次来这里,看到先辈们的奋斗事迹,我都深受鼓舞。”青年职工小冯感慨地说,“我将继续传承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精神,为农场发展贡献力量。”黄海农场持续深化书香农场建设,依托国家级职工书屋、黄海书院等载体,开展读书活动、文化汇演、体育比赛等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居民李大爷说:“现在农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,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,还增进了邻里感情。”志愿服
  • 2025-07-02
    日前,临海农场8万余亩水稻夏种工作圆满收官,全面转入夏管环节。农场开启“科技+夏管”模式,为全年粮食丰收按下“加速键”。自水稻栽种工作启动以来,临海农场科学统筹、提前部署,各生产区大队倒排工期,整地、插秧、播种全程实现100%机械化作业,确保夏种进程高效推进。如今,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,新苗破土而出,田间一片生机勃勃。在29大队的稻田边,大队负责人戴启银轻点手机APP,智慧灌溉系统即刻响应,远程调控闸门缓缓开启。灌溉水沿着水渠精准输送到田里,为新栽秧苗提供充足水分。“智慧灌溉系统很方便,以前上水排水需要专人守在田间操作,现在坐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就能完成,省时省力,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。”戴启银介绍。在9大队,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匀速穿梭,开展水稻栽后封闭飞防作业。无人机搭载的变量喷洒系统能精准控制药量,喷洒均匀,封闭化除效果显著提升。100亩稻田,无人机飞防作业仅需1小时即可完成。在顺泰生产区,数架无人机正有序穿梭,进行施肥作业。飞手手持遥控器,目光紧盯显示屏,精准控制肥料撒施。生产区副主任崔雷鸣表示:“我们根据田间苗情长势,科学制定施肥方案,差异化推进返青肥、分蘖肥和平衡肥的使用,为水稻
  • 2025-07-01
    6月19日,淮海农场的鲜食玉米迎来开摘季。走进玉米种植园区,饱满的玉米穗在翠绿的茎叶间若隐若现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、打包、称重、发货。4000斤鲜食玉米整装待发,即将运往连云港市场。“直接剥开吃,可甜了!”这种鲜食玉米口感软糯、甜味浓郁,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青睐。今年,淮海农场种植70多亩鲜食玉米,预计亩产可达2500斤左右,目前正值集中上市期,每天可采摘约5000斤。种植负责人解建空介绍:“社区团购日均销量能达到400多斤,附近县市区的蔬菜经销商也纷纷提前预订,形成了稳定的批发销售网络。很多消费者尝过之后还会推荐给朋友,回购率很高。”为应对旺盛的市场需求,淮海农场构建了“订单需求+精准配送”的柔性供应链体系。接到订单后,农场迅速组织采收、包装,并以最快速度将鲜食玉米送到消费者手中,无论是大宗采购、社区团购,还是零散订单,都能高效响应,最大程度保证玉米的新鲜度和口感。“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鲜食玉米的采收和销售工作,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这一美味的农产品。”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顾明辉表示。下一步,淮海农场将继续优化供应链体系,拓展销售渠道,让本地消费者享受到新鲜美味的鲜食玉米,同时推动特色农产
  • 2025-07-01
    6月25日晚8时,京东京喜采销连云港特色产品专场直播间迎来了一场销售盛宴。东辛农场的“简苏”牛奶在京东京喜首秀中大放异彩,仅用20分钟就创下成交订单量突破一万单的佳绩,刷新了品牌线上销售纪录。直播现场,冷链物流公司负责人陈涛走进直播间,为“简苏”牛奶的品质实力代言。他向超两万名在线观众详细介绍了东辛农场奶牛精准化饲喂、现代化养殖到国标生产的全产业链优势,期间播放了东辛农场自有牧场的生产场景,直观呈现牧场的生态环境和严谨的生产工艺。陈涛还展示了质检报告和优质牧场认证,郑重承诺:“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,确保每一份产品都能以最新鲜、最纯净的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。”这一品质承诺极大地提振了观众对产品的信任。此次“简苏”牛奶京东京喜首秀的成功,不仅是单一产品的突破,更是东辛农场优质农产品借助电商新赛道实现品牌升级的生动实践。前期,冷链物流公司与京东京喜团队多次策划,创新推出单品与组合销售模式,满足多样化需求。直播间还设置了“苏超”门票、专属红包等抽奖环节,以多重福利吸引观众互动,有效提升了活跃度和转化率。陈涛表示,创新是制胜关键。商品销售不能简单模仿,而要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爆款产品。未来
  • 2025-06-30
    初夏时节,宝应湖农场一处红砖灰瓦的老厂房里,机器轰鸣声与工人的笑语交织。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仓库,曾因堆满草袋与防汛器材而闲置多年,如今却焕发新生,成为每天产出约6000枚油黄流心特色咸鸭蛋的“梦工厂”。“屋顶漏雨、墙皮剥落,老厂房曾是农场的‘鸡肋’。”宝应湖农场的老员工回忆道。作为农场的“老资历”,这座占地585平方米的厂房,曾默默承担防汛物资储备的重任。随着防汛设施升级,老厂房逐渐闲置,成了“沉睡的资产”。转机出现在2024年底。农场瞄准本地“水网密布、蛋禽成群”的资源优势,决定将老厂房改造成蛋品加工厂。从开展可行性调研到2025年2月敲定方案、3月动工,短短几个月,施工队敲掉霉斑墙体、加固承重结构,引入全自动清洗、腌制、灭菌设备。如今,车间内传送带载着鲜蛋穿梭,蛋香弥漫,老厂房的每一块红砖都在诉说着“跨界重生”的故事。“我们的鸭蛋选自宝应湖、高邮湖等湖区的生态养殖区,每枚都要经过光照验蛋、清洗。”生产主管孙强揭开腌制池的盖子,深色的卤汁中,上万枚鸭蛋正在“沐浴”发酵。传统工艺之外,厂房还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、真空包装灌装线等“黑科技”,后期还将增加溯源二维码,让消费者能查到
  • 2025-06-30
    6月20日,滨淮农场养殖中心在连绵暴雨中迎来了首次鮰鱼销售的繁忙景象。捕捞工人熟练地将网兜沉入水中,随着渔网缓缓收紧,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鮰鱼被捕捞上岸。年初,滨淮农场养殖中心调整养殖结构,将多个塘口达销售规格的鮰鱼集中出售,同时将规格较小的鱼苗统一迁移至7号塘继续养殖。经过3个月的精心投喂,塘内鮰鱼规格显著增长。恰逢市场行情利好,2.2~3.2斤规格的鮰鱼标货价飙升至8.8元/斤,养殖中心迅速响应,本次共捕捞出售鮰鱼1.7万斤,实现营收约15万元。捕捞现场,工人们有序协作,收网、分拣、称重、装车,一气呵成。这场雨中作业不仅是一次销售行动,更是缓解鱼塘养殖密度的关键举措。通过及时出售成鱼,有效降低了水体负荷,从源头规避了高密度养殖可能引发的水质恶化与病害风险,为后续养殖管理筑牢基础。“此次销售是市场研判与管理优化的结果。”养殖中心负责人表示,中心计划于7月初启动第二轮销售,并将此次经验延伸至黑鱼养殖。
  • 2025-06-29
    稻浪初涌,绿意盎然。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紧扣水稻早发争蘖壮苗目标,秉持“一栽就管”理念,因地制宜落实科学管护措施,全力构建高质量水稻群体,为秋粮丰收筑牢基础。在新中生产区12大队的水稻田里,机械插秧刚刚结束,工作人员迅速开展补苗作业。“秧苗移栽后,要及早查苗补缺。”新中生产区负责人李步春介绍,栽后一周内要完成全田匀苗补缺,确保每亩达到2万穴、基本苗数稳定在8万至10万株,优化群体结构。同时,农技人员及时做好叶龄标记和苗情追踪,掌握群体生长动态。水稻生长,水肥管理是关键。在新北生产区4大队的水稻田里,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,为水稻追施分蘖肥。“这是我们第二次追肥,为水稻分蘖补充营养。”4大队队长陈琪说。技术人员介绍,田里保持3至4厘米的水层,既能满足水稻水分需求,又能抑制杂草生长。为确保土壤肥力充足,分公司科学制定施肥方案,根据不同田块的肥力状况,精准施用基肥和分蘖肥。同时,采用浅水灌溉技术,营造舒适的“小气候”。此外,分公司还及时搭建腰埂,开好丰产沟,确保排水畅通,提升稻田抗灾能力,并抢抓时机开展化除作业,全方位保障水稻稳健生长。
  • 2025-06-29
    近日,复兴圩农场的鲈鱼养殖基地一片繁忙景象。十余名机关志愿者与产业中心养殖人员齐心协力,开展鲈鱼分苗工作,助力农场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增效。清晨六点,天刚蒙蒙亮,志愿者们便抵达了鲈鱼苗养殖塘边。此时的鱼塘水面泛着微微波光,鲈鱼苗在水中欢快游动。分苗工作现场,大家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:有的操作拉网,将密集的鱼苗从原塘拉起;有的用鱼筛筛选鱼苗,按规格分类;还有的将分好的鱼苗小心搬运至新的养殖塘。鲈鱼养殖组组长徐萌希一边指导志愿者,一边介绍:“分苗是鲈鱼养殖的关键环节,合理分苗能保证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食物,提高成活率和产量。”近年来,复兴圩农场大力发展鲈鱼养殖产业,积累了丰富经验。今年,农场收回对外发包的55亩鱼塘用于养殖鲈鱼,总养殖面积达90亩。今年五月引进30万尾优质鲈鱼苗,预计产量将突破20万斤。此次分苗工作涉及近16.5万尾鱼苗,按照每亩不超过3000尾的密度分至新塘口。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原本需要一周的任务仅用三天便高效完成。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:“多亏了这些志愿者,他们不怕苦、不怕累,大大加快了分苗进度。”“能参与到农场的生产工作中,为特色产业发展出一份力,我觉得特别有意义。看
  • 2025-06-28
    年初以来,啤酒麦芽行业步入周期性下行阶段。面对市场不利因素,苏垦麦芽迎难而上,多措并举,着力稳市场、稳生产、稳预期,推动企业发展稳中向好,上半年生产经营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,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。苏垦麦芽紧跟麦芽市场形势变化,科学细致谋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,确保目标明确、计划精准。围绕年度目标,聚焦“质量、安全、管理、效率、降本、协同、创效”7个维度,优化完善KPI考核体系,细化部门年度重点工作,推动全员岗位绩效考核。同时,开设麦芽小课堂,举办月度经营例会,多层次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工作安排部署,确保公司上下目标一致,形成合力。此外,深化对标一流管理,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,突出关键指标,提升发展成效,并积极谋划公司发展战略,启动“十五五”规划前期调研,通过线上问卷方式征集职工意见建议。在市场竞争中,苏垦麦芽突出大客户订单占比,主动加强与百威、华润等战略客户沟通,确保主要订单拿足拿稳。科学合理排产发货,通过召开产销对接会、加强客户沟通,全面巩固市场份额。同时,积极拓展新兴市场,与湖北呐博、济南泉麦等精酿啤酒企业开展合作,持续扩大麦芽市场“朋友圈”,并加强国际市场拓展,完成百威韩国工厂
  • 2025-06-28
    “这几年农场变化太大了!道路宽广、街道整洁、绿树成行,出门就是公园,心情特别舒畅!”居民王大妈的感慨,道出了许多三河人的心声。近年来,三河农场以党建为引领,围绕民生实事和环境治理,精心构建起“支部+环卫+志愿者”的环境净化机制,让美丽农场的新画卷徐徐展开。党建引领下,志愿服务蓬勃开展。三河农场组建了4支老党员志愿队,积极参与居民区环境卫生治理、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。通过广播、画廊、微信群等阵地,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宣传,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活动。常态化开展主干道绿化带杂草清理、公园杂物清除等美化环境活动,营造出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良好氛围。在民生服务方面,农场开展了“寒冬送温暖”“夏送健康进社区”“翰墨飘香迎新春”等系列志愿活动20余次,参与志愿者超3000人次。同时,通过文艺汇演、全民K歌大赛、道德讲堂等活动,推动乡村治理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,促进场风民风持续好转。民生实事落地生根,居民生活更加美好。三河农场对老旧居民区实施美化提升,修建休闲公园、铺设步道、补充公共设施,打造慢生活示范区。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、公厕5座,建设电动车充电棚和路灯100余盏,完善公共设施,美化场容场貌。对总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