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5-06-27
    6月23日下午,云台农场云水湾湿地公园内,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,工人们正为果实套上特制纸袋,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做最后准备。今年,云水湾种植了巨峰、夏黑、红宝石、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品种,总面积达60余亩。套袋作业是果园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。这些特制纸袋如同葡萄的“防护服”,能有效隔离病虫害,降低农药残留,显著提升果实品质。云水湾公司副总经理杨宇介绍,尽管这项技术每亩增加了约300元成本,但能保障葡萄优质优价,裂果率降低70%以上,同时避免日灼伤害,确保葡萄以最佳状态走向市场。预计7月下旬,夏黑、红巴拉多等早熟品种将通过云水湾直营店和园区直销点上市,采摘期将持续至10月底。目前,园区已增设采摘指引标识,完善线上预订系统,市民既可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,也能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时间品尝这份生态种植的夏日清甜。
  • 2025-06-27
    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,6月23日,苏垦土地前往江苏省宝应湖农场,对已验收项目开展“回头看”行动,重点检查新增耕地的管护落实情况。此次行动旨在强化耕地保护意识,保障粮食安全,是苏垦土地对耕地保护责任的切实履行。我国人均耕地稀缺,耕地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。苏垦土地在管护工作中以“控用途”“提质量”为抓手,一方面,严格用途管制,构建“人防+技防”体系,确保新增耕地面积与图斑稳定;另一方面,推广绿肥种植、秸秆还田等技术,应用配方施肥、退化修复等手段,有效提升地力等级,杜绝撂荒现象。此次“回头看”不仅是对管护工作的检验,更是对责任担当的彰显。未来,苏垦土地将持续深耕,为守护耕地红线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
  • 2025-06-26
    清晨6点,天光熹微,弶港农场有机农庄的小番茄大棚内已是人影绰绰。负责人王永智与工人们穿梭在连栋大棚间,熟练地采摘着颗颗红润饱满的果实。“5月10日第一批小番茄上市,现在正是销售旺季。夏季气温高,我们天天得赶早采摘,订单多得送货都忙不过来。”王永智边笑边介绍,采摘筐里渐渐堆满了“红宝石”“黄宝石”般的小番茄。棚内,成串的果实如风铃缀满枝头,通红的“火焰珠”圆润似樱桃,橙黄的“阳光蜜”泛着诱人蜡光,间或点缀着青涩的绿果。今年试种的新品“爱情果”凭借软糯多汁、皮薄无渣的口感,迅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主打产品。“刚中考完,带孩子们来体验采摘乐趣。”邱女士的女儿捧着装满“粉樱桃”的篮子,笑容灿烂。这些小番茄颗颗圆润,“平时当零食吃,既能补充维生素,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。”邱女士补充道。为确保新鲜直达,农庄建立了“凌晨采摘—上午分拣—下午配送”的全链条保鲜体系。依托微信群团购和微信小程序平台,“弶农”牌小番茄通过京东快递高效送达消费者手中。每逢周末,更有不少周边城市顾客专程驱车前来采购。据农庄技术员介绍,采用有机种植的小番茄亩产可达六七千斤。目前,“弶农”小番茄销量已突破2万斤。
  • 2025-06-26
    6月20日至22日,2025年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班组长(制药类)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南京正大天晴恒广路园区顺利举行。此次培训由集团公司工会主办、南京正大天晴工会承办,吸引了垦区5家医药单位的86名一线班组长参加。培训紧扣一线班组管理需求,邀请外部专家围绕“高效班组管理”“团队建设”“生产经营优化”“有效沟通与组织协调”“思想政治工作”等五大专题展开。通过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、工具演练、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,专家们对“如何召开班前会”“如何打造高效团队”“如何寻找现场浪费”等生产一线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为期3天的培训成果显著,不仅提升了班组长们的综合管理素质,更增强了他们在基层管理中的引领能力。参训学员一致表示,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管理根基。
  • 2025-06-25
    传统育种选种依赖人工观察,耗时长、效率低,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。如今,苏垦产研院通过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,实现了从“经验筛选”到“精准智选”的跨越。在小麦育种中,苏垦产研院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基于对3000余份小麦育种材料的基因检测成果,构建了精准基因检测体系。通过对基因数据的分析,技术人员能够精准定位优良基因组合的材料。例如,检测到某亲本拥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后,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其后代材料,结合其他农艺性状,挑选出最具潜力的单株或品系,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。在大麦育种方面,苏垦产研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高世代材料进行基因分析,并结合麦芽品质检测进行验证。通过多方合作,选育出优质大麦品系Y131和Y148。未来,苏垦产研院将进一步加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应用,培育更贴合江苏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高品质啤麦品系,为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大麦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。随着小大麦育种材料陆续收获,技术人员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开展考种工作。“考种是育种工作的‘试金石’,每一组数据都承载着育种的希望。”技术人员介绍。考种数据将录入育种数据库,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遗传特性,跟踪优良基因,加速新品种选育。苏垦产研院以科
  • 2025-06-25
    六月的滨淮农场,高效农业中心的韭菜大棚内一片繁忙。工人们熟练地收割、装箱、称重、搬运,一箱箱新鲜韭菜被运往周边商超和批发市场。“每天都有客户提前下单,最多时一天有4辆车排队等货。”高效农业中心主任王伟伟介绍。今年,中心搭建了24个韭菜大棚,半年内已收割6茬,每亩产量稳定在2000斤以上,累计销售近7万斤。这里的韭菜叶片宽厚、色泽鲜绿、口感优良,且自3月起坚持绿色种植,不使用农药,深受市场欢迎。中心的韭菜苗均为自主培育,从源头保障了种苗质量,降低了种植成本。肥水一体化系统的应用,让韭菜生长旺盛,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。王伟伟表示:“我们的韭菜不仅品质过硬,还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呵护,实现了高效生产。”为提升经济效益,中心制定了长远规划:一方面,将韭菜种植面积拓展至50个大棚,满足市场对优质韭菜的需求;另一方面,保留部分大棚用于养根,反季节推出韭菜,利用市场价格波动规律,实现销售价值最大化。谈到未来发展,王伟伟信心满满:“我们计划开展韭菜苗代培育和销售业务,挖掘大棚资源潜力,增加收益。”滨淮农场正以韭菜种植为突破口,探索高效农业的多元发展路径,持续加大科技投入,优化产业布局,推动农业向绿色、高效
  • 2025-06-25
    近日,临海农场迎来持续暴雨,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。面对狂风骤雨,农场干部职工迅速行动,坚守一线,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平稳推进。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田间积水严重,河道水位急剧攀升,农作物生长和道路通行受到严重威胁。紧急关头,农场迅速启动排涝预案,一场紧张有序的排涝攻坚战迅速打响。农机总站紧急调配大功率抽水泵车,沿主河道组成“排水矩阵”,水泵房24小时不间断作业。全体员工两班倒轮值,确保排水工作高效运行。各生产区大队管理人员身穿雨衣,手持铁锹穿梭在田间,针对低洼地块快速理水,认真检查排水设备,仔细疏通沟渠,确保排水顺畅。人工清淤、机械抽水……大家齐心协力,雨水与汗水交织,一心守护农场每一寸田地。与此同时,种鹅养殖场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。早晨6:30,雨势稍缓,饲料车间便响起轰鸣声,全力投入鹅饲料加工工作。车间里,工作人员根据省农科院指导配方精准配比,充分搅拌、细致粉碎,严格把控每个加工环节,确保自配料符合种鹅营养需求。工作人员季玉玮介绍:“当前,种鹅处于育肥阶段,营养配比要求十分严格,能否在短期内让种鹅达到最佳状态,直接关乎后期产蛋量。最近持续降雨,我们时刻关注天气预报,抢抓雨停间隙加快生产节奏,保
  • 2025-06-24
    五月中下旬以来,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的“美浓”甜瓜陆续进入采摘季,为初夏增添了一份甜蜜。走进甜瓜种植大棚,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工作人员手持木杆穿梭其中,拨开茂盛的藤蔓,熟练地采摘一颗颗圆润饱满、白中带黄的甜瓜,现场一片丰收景象。“今年我们种植了80个大棚的甜瓜,目前40个大棚已进入采摘期,预计10天后集中上市,届时每天可采摘1万多斤。”甜瓜种植负责人解建空介绍道,“得益于前茬羊肚菌和韭菜种植带来的肥沃土壤,以及北纬34.1°的优越地理位置,这里的甜瓜糖分足、口感脆、汁水多,深受市场欢迎。”目前,甜瓜日采摘量约1500多斤,主要供应盐城及周边地区,收购商需提前预订,产品供不应求。解建空表示:“我们种植的甜瓜熟度高、品质好,市场反响非常好。”今年,淮海农场探索“菌瓜菜”轮作模式,利用羊肚菌采收后的大棚空闲期种植甜瓜,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,增加综合亩效益。这种新型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,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,还为淮海农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
  • 2025-06-24
    夜幕降临,往常冷清的东辛农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货物中转区如今热闹非凡。一排排帐篷摊位沿着广场边依次排开,传统美食与网红小吃香气四溢,游乐设施区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……冷链物流公司精心打造的“东辛夜市”开市首日,便成为当地居民的热门“打卡地”。走进灯火通明的夜市,蒙古烤肉滋滋作响,冰激凌摊位前挤满了孩童,铁板鱿鱼的焦香令人垂涎欲滴。玩具枪射击摊位前,人们屏息瞄准气球,“啪啪”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套圈场地围满了人群,居民张大爷刚刚套中一个装着兔子的笼子,孙子拿着兔笼兴奋地跳起来:“中了!爷爷真厉害!”一旁的海盗船高高荡起,引得孩子们阵阵尖叫。旋转木马在彩色灯光的映照下,为家长和孩子脸上投下幸福的光斑。烟火气与居民幸福感在这里完美交融。这片2000多平方米的货物中转区,过去每到晚上就闲置,场地资源白白浪费。“这么大一块场地,完全能利用起来搞点新名堂。”冷链物流公司负责人陈涛表示,“我们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,仅投入少量资金铺设临时电路、加装照明灯,就完成了场地基础改造。”在引入流动夜市团队时,公司通过签订详细的租赁协议,明确双方权责,规范经营秩序。租赁费用不仅覆盖了前期改造支出,还为公司带来了额
  • 2025-06-23
    6月17日至21日,2025年“苏垦优品”职工营销大赛赛前集训在南京开班,来自各单位30名营销业务骨干参加培训。精准聚焦“培育全员营销理念,推广‘苏垦优品’品牌,赋能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”的办赛宗旨,集团公司工会会同人力资源部围绕微信小店搭建及管理,认真谋划培训课程,以期促进参训学员微信视频号直播营销能力全面提升。一是突出务实管用,重点围绕账号搭建、短视频剪辑、直播话术设计、流量转化技巧等核心内容,优化设置26个学时的实用专项性培训课程。二是体现实战实操,集训期间除微信小店基础运行等理论课程外,现场结合东辛农场“简苏”牛奶、黄海农场鲜食玉米、宝应湖农场咸鸭蛋、苏垦渔业对虾仁等特色农产品,多频次组织学员开展视频号短视频文案构思、拍摄制作、直播带货等实战演练。三是强化学以致用,培训协调苏垦米业提前注册开通微信视频账号和申请引流经费支持,学员分组进行模拟直播带货,助教老师逐一点评并给予优化建议,现场帮助学员解决技术卡点。据悉,本次赛前集训结束后,根据大赛赛程规划,各参赛企业微信视频号开通、参赛团队组建、直播农产品品类公布、大赛预赛通知发布等工作将陆续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,为如期举办2025年“苏
  • 2025-06-23
    面对今年“三夏”农时紧、任务重,苏垦农服将农资保供稳价作为头等大事,全力确保对内保供和社会化服务所需农资,及时、足量、高效配送到位,为秋粮稳产备足“粮草”。超前部署,货源充足稳市场。苏垦农服超前制定“三夏”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,组建工作专班,下设供应保障等4个工作组统筹协调。依托强大供应链优势,公司提前研判行情,向头部企业规模化集中采购,精准锁定优质货源,全面掌握物流状态。目前,累计采购化肥超31万吨(销售23万吨)、农药超490吨(销售478吨),主要农资储备充足,有效规避价格波动与运输风险,充分满足生产高峰需求。高效配送,昼夜不息保时效。针对“三夏”配送点多面广、时间紧的挑战,苏垦农服高效对接9个火车站台、6个港口码头,落实59个仓储库点保障高效调度。统筹调配自有及合作物流车辆,优化运输路线,实现精准快速响应。分子公司及区域服务中心全员在岗,配送车队昼夜运转,无论是对内农场集中需求,还是社会化服务分散田块的紧急补货,均确保准时送达,为农事赢得宝贵时间。质服双优,科技赋能促增效。在保障“量足”“速达”的同时,苏垦农服严抓“质优”“服务优”。利用“苏垦农服”管理平台,实现需求线上提报、库
  • 2025-06-23
    近日,东辛农场东米公司动作频频,亮点纷呈:“东米”鸡产品在港城网络购物季上大放异彩,首批4000只肉鹅顺利入驻香河生态园,线下门店推出常温速食新品更是俘获了大批食客的味蕾。截至5月底,东辛东米公司今年已创造出超1亿元的产值。成为东辛农业产业的一匹黑马。——强链固本:智能养殖筑牢根基肉鸡养殖一直是东辛农场的支柱产业之一。作为国家级标准示范场和‌农业农村部首批质量追溯企业‌,东米公司始终坚持规模化养殖与精细化管理,目前已形成年出栏超 1400 万羽的养殖规模。东米公司董事长王宽波介绍:“我们从饲料源头到产品终端,建立了‘五统一’管控体系,药物残留、抗体监控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肯德基、麦当劳的国际化检测标准。”。面对行业竞争加剧、产业链条短、产品附加值低、养殖成本攀升等多重挑战,东米公司保持战略定力,凝聚全员合力,在稳固肉鸡养殖基本盘上寻求突破。在东方鸡场改造现场,四层立体笼养系统即将投产,单栋养殖量从1.6万羽跃升至4.7万羽,产能提升近3倍。公司率先引入自动化饲喂和智能环境控制系统,生产质效大幅提升。走进现代化鸡舍,肉鸡在实时自动调控的舒适环境中享用科学配比的饲料,鸡粪则自动输送至舍外发酵罐
  • 2025-06-22
    在白马湖农场,有一处集学习、阅读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——农场书房。这里不仅环境舒适、藏书丰富,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阅读设备,成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、关爱职工成长的重要载体。“这里环境好、书籍多,午休时过来读读书、查查资料,既能充电又能放松。”党委工作部副主管李佳婧说。农场书房总建筑面积近90平方米,藏书10000余册,涵盖经典名著、企业管理、农业生产、医疗养生等多个领域,可同时容纳40人阅读。自开放以来,这里不仅成为员工的“读书热”场所,也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“打卡”。居民董金桥表示:“孩子们放假都约到这里读书,我们也能跟着静下心来读自己喜欢的书,方便又有意义。”近年来,白马湖农场聚焦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持续拓展全民阅读空间,打造党建引领“加油站”、精神文明建设“主阵地”和职工居民文化“充电站”。2023年,农场成功入选省级工会“书香企业”,继2012年获评省级“职工书屋”示范点后,再获殊荣。为最大化发挥农场书房的作用,农场公司以“好用、实用”为导向,持续拓展功能。北侧的图书阅读区设有图书阅读、自助借还、喜马拉雅听书等功能,满足多样阅读需求,并与淮安市图书馆实现“一卡通”通借通还。南
  • 2025-06-22
    近期,江心沙农场抢抓垦地融合与产学研机遇,将省农科院、海门农业农村局、邮政等单位专家“请进来”,借力技术、经验与平台资源,推动功能性粮食作物种植布局优化、“两青一瓜”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升级,同时拓宽销售渠道,强化供销合作,为达成集团二星产业目标注入新动能。专家田间“把脉”,培育产业蓝图。在江心沙分公司鲜食糯玉米基地,省农科院、规划院及海门农业农村局专家深入田间,查看苗情与环境,围绕特色种植、副食品开发、农旅融合精准“问诊”。专家们不仅提供精深加工案例参考,更现场对接考察资源,为农场“走出去”学习牵线。规划院专家强调,江心沙需立足优势、跳出局限,把握区位与“通道效应”“同城效应”,加快构建产销一体、农旅融合的创新体系,实现作物增产、农业增收、土地增效及资源资产资金的良性循环。邮政赋能“链”接,拓宽销售渠道。产学研互动仅5天后,江心有田分公司携西瓜、甜瓜、大米等产品走进海门区政府食堂,依托海门邮政“食堂团购”模式及“邮乐优鲜”平台进行推广销售,1小时内售出36箱、1000余斤。下一步,双方将深化“供应+邮政”合作,由农场提供优质货源,邮政发挥“仓储+物流+电商”三网合一渠道优势,合力打通特色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