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“接力攻坚”保归仓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5-09-15文章来源: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

时下,重庆市广袤的田野里稻浪翻滚、玉米挺立、大豆饱满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。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记者跟随农业农村部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调研指导工作组走进重庆,看巴渝大地如何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。

在梁平区蟠龙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内,2行玉米与3行大豆相间种植,目前玉米已收割完毕,大豆正值花期。“春玉米3月底到4月初播种,8月上旬收获;大豆6月上旬播种,现在长势正好。通过科学安排行比和行距,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两种作物均衡生长,达到‘玉米基本不减产、多收一季豆’的目标。”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松介绍,今年由于光热充足、降水均匀,玉米和大豆长势均好于去年。

在蟠龙镇扈槽村的稻田里,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。工作组成员蹲在田埂上,仔细察看稻穗的灌浆情况。“我们用的水稻品种是‘川优6709’,已经种了8年,这几年亩产都能保持在600公斤以上。”当地种粮大户吴启森介绍,“川优6709”分蘖能力强,有效穗多,结实率高,而且抗倒伏,“通过采用旱育秧、宽窄行栽插等配套栽培技术,配合施用缓释肥和精准施肥管理,既保证了产量,又提高了稻米品质。”

与吴启森的稻田相隔不远,种粮大户高保燕的507亩水稻田同样长势喜人。工作组成员走进田间,随机察看水稻长势。

“今年预计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。这么热的天,能有这样的收成很不容易。我们通过科学田管,把高温影响降到了最低。”高保燕表示,通过合理调整灌溉时间,采用早晚低温时段灌水,配合“一喷多促”措施,有效缓解了高温热害。

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“中稻-再生稻”高产全程机械化集成示范基地里,头茬水稻已完成收割,第二茬水稻进入了抽穗期。基地负责人邓中介绍:“头茬水稻亩产830多公斤,第二季水稻计划10月下旬收割,预计亩产250公斤以上,加起来亩产突破1吨没问题。”他表示,再生稻种植关键要抓准留茬高度和追肥时机,收割后2~3天及时灌水追肥。虽然机收存在一定碾压率,但田间通风透光更好,反而有利于成穗。

今年,重庆市坚持系统观念、统筹施策,聚焦“稳面积、攻单产、调结构、夯根基、提质量”五大关键,全力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。在稳面积方面,大力推广“油菜-中稻”“油菜-高粱”“薯-玉-豆”等高效模式,深挖秋冬温光资源,扩大再生稻、秋马铃薯等晚秋作物面积约10万亩,科学提升耕地利用效率。在攻单产方面,深入开展“春耕服务100天”“夺秋粮丰收奋战100天”“秋收秋种服务100天”3个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系统集成优选良种、水肥一体、机插机抛、绿色防控、“一喷多促”等关键技术,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。

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处长谢宇介绍,全市以12个部级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县为引领,创建万亩片38个、千亩片249个、百亩片500个,实现粮油产区示范全覆盖。同时,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,引导其率先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措施,带动全市种粮农户广泛参与。市财政安排400万元资金用于粮油作物高产竞赛,对高产典型给予激励,积极营造大面积单产提升良好氛围。

“虽然今年全市粮食生产总体态势良好,但仍面临华西秋雨等挑战。”谢宇介绍,重庆9月中下旬陆续进入多雨期,此时也是夏大豆和中高山水稻集中收获关键阶段,连阴雨可能影响作物适期收获,增加霉变风险。为此,重庆市紧盯水稻、玉米、甘薯三大粮食作物,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田间管理,加快推进“一喷多促”作业,确保在田秋粮安全成熟;指导农户适时抢收成熟作物,全力开展农机具检修,推进“防事故护秋收”活动,为秋收工作筑牢基础。

来源:农民日报(https://szb.farmer.com.cn/nmrb/html/2025/20250915/20250915_1/nmrb_20250915_13110_1_1967348680471187470.html

上一篇:下一篇: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