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十二点半,工作群里消息还在不停闪烁,党委宣传部小吴刚发出昨日的数据报表,另一名同事便紧跟着上传了新剪辑的视频。“曝光量又涨了!”“这个镜头要不要重拍?”这样的讨论常常延续到后半夜,就是这群“非专业”选手,在“苏垦优品”职工营销大赛中,用半个月时间实现了37万+短视频的曝光量,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,暂居大赛榜首。他们用实际行动,书写着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鲜活故事。
这支由农场青年职工组成的团队,起点并不高,正如农场公司党委负责人坦言:“一开始我们也没什么经验,就是肯学、敢试。”其实农场党委早有谋划,去年就选派5名青年骨干前往苏州学习新媒体和短视频制作,这群年轻人回来后以云水湾湿地公园为实景基地,边播边练积累实战经验。当集团公司大赛通知印发,农场党委迅速行动,书记挂帅,工会牵头协调,党委宣传部全程跟上,负责短视频制作,新媒体团队主攻直播。另外,还从房产、云水湾、安委办等单位、部门抽调青年力量,即便都是新手,但凭借强劲的学习能力和饱满热情,快速搭建起高效协作的临时机制。
内容怎么做才能不尴尬、有人看?曾是团队最头疼的问题,反复讨论后大家达成共识:真实才是核心。他们将“苏垦优品”融入农场日常,创作出多种风格内容,有让人会心一笑的剧情短片,有直观展示产品的实用视频,还有治愈系的田园风光画面,这份“土味”反而成了独特标签。在拍摄过程中,同事们的支持格外动人,无论是普通职工还是部门负责人,只要有需要都随叫随到。资产经营部的肖遥回忆第一次出镜时,紧张得手都不知往哪放,一个简单镜头来回拍了七八遍,没人有半句怨言。
花小钱办大事!为最大程度削减资金投入、降低成本开支,团队集思广益,想出了许多别出心裁的“土办法”。他们将闲置的电视台演播室精心整理一番,让旧灯光、旧话筒、旧舞台重新“上岗”,实现物尽其用。没有专业设备,就从家中“搜刮”可用之物代替,有人拿来吸尘器,有人贡献锅具,还有人带来发夹等小道具,工会负责人提起员工群里征集道具时的热烈响应,眼里满是感动。
创新才是硬道理!为了扩大影响力,团队不局限于室内直播,多次“走出去”探寻新的发展和机遇。广泛征集话术,汇聚众人智慧,为主播提供更自然真实的表达素材;与苏州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主播连麦,细致讲解“苏垦15度鲜大米”的种植加工特点;冒雨前往东辛农场优然牧业,通过监控实时向观众展示奶牛生活;走进超市、菜市场,甚至利用药厂食堂的午休时间和市民互动。“每场户外直播都挺累,但平均能涨粉近百人,再累也值得。”团队负责人说,“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‘苏垦优品’的优异品质。”
“比赛还在进行中,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。”团队负责人表示,团队会在每次直播、每个视频后及时总结经验,力求把最好状态保持到最后。尽管比赛尚未落幕,但这群年轻人早已用现代化传播方式,传承了自1952年起便流淌在农场血脉里的军垦精神——艰苦奋斗、勇于奉献、开拓创新。从广袤田地到数字屏幕,从默默耕耘到自信发声,传播方式在变,但为优质农产品发声的初心始终未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