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降临,白马湖农场近5万亩水稻田块被一束束明亮的灯光打破,数架闪烁着航灯的植保无人机在夜空中穿梭,精准作业。工作人员紧盯屏幕,手指在遥控器上灵活操作,确保每一架无人机都能精准地完成任务。
“眼下是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,为防御高温热害,我们采取错峰作业,利用晚间风力小、温度低的条件,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,全力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。”第四生产区大队长吕凯说道。全场每晚有40余台植保无人机同时作业,从晚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,持续20天左右,为近5万亩水稻保驾护航,确保稳产增收。
随着无人机按照设定航线在田块间平移、悬停、转向,沿途均匀喷洒作业,不仅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,其旋翼产生的强劲下压气流还能有效推动药液穿透稻丛,均匀附着在稻株中下部叶片和茎秆上,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。
农业中心工作人员表示,通过规模化、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模式,不仅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,精准施肥,降低农药使用总量,实现绿色防控目标,也进一步推动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,为白马湖实现“秋超”目标、农业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