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正大天晴: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企业发展动能

作者:程书瑜发布时间:2025-07-16文章来源: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

南京正大天晴党委高举党建旗帜,将军垦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企业发展血脉,通过建强组织、创新机制、深化融合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为生物医药行业树立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标杆。

南京正大天晴党委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,下辖3个党总支、14个党支部,346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伍充满活力。这支队伍平均年龄36.4岁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6%,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达151人,占比43.6%。高学历、年轻化的党员结构,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奋进力量。

筑牢党建根基,离不开坚实的阵地建设。南京正大天晴党委以红色引擎驱动全流程融合,精心打造“四个平台”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党建矩阵。16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,更被打造成沉浸式党史教育室;食堂、车间等公共区域的党员示范岗展示板,让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、学得到;2024年落成的研究院党建文化长廊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党建与科研融合的生动实践。同时,8000余平方米的文体活动空间,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;扫码借阅的职工书屋、中欧商学院空中课堂,为职工搭建起知识提升的桥梁;覆盖全员的党员钉钉学习群,则打破时空限制,实现党建学习“随时在线”。

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。在南京正大天晴研究院,党员创新示范岗活动已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强劲引擎。自2017年启动以来,参与党员从21人扩展至105人,实现科研一线全覆盖。南京正大天晴设立了“常青藤训练营”,助力校招大学生成长计划。随着公司首个非肿瘤药物NTQ5082项目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,研究院二支部在2022年迅速成立NTQ5082项目党员创新示范小组,由党员先锋在药化/工艺、非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三个方面分别带队攻坚。其中苏进财带领的药化/工艺小组,经过1个月的集中技术攻坚,创新性地通过不对称金属催化还原构建手性中心的方法,使得化合物合成总收率从0.5%跃升至14.3%,生产成本也从每公斤50万元下降到16万元。第三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技术蓝,成立智创攻坚先锋队,通过“青蓝色谱计划”建立差异化人才培养体系,资深党员与新进大学生“1对1”结对培养,已助力16名青年骨干成长为技术尖兵,促进“职场小白成长为专业大咖”,荣获品牌故事大赛奖项、国家级能力验证2项。第一党支部党员聂佳宁把“辛苦指数”变成“项目进度”,用“火车公里数”丈量“工作深入度”,去年出差289天,以拼搏精神创造单项目出差新纪录,推动了20例项目入组,贡献率达10%。在每年受表彰的科技成果人员中,党员占比均在80%以上。凭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研究院在技术创新上屡获突破,不仅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“工人先锋号”,下辖党支部也2次获评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。

在南京正大天晴,“爱心、奋斗、开放”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。针对营销人员长期驻外等特点,自2008年起开展的“亲情零距离、感恩天晴行”活动,已累计邀请329个家庭、1400余人次参与,让员工在奋斗之余感受家的温暖;非营销系统的家庭日活动,则成为亲子互动、科普教育的温馨平台。同时,党员带头开展公益行动,从革命老区捐资助学,到组织医疗义诊,处处彰显企业承担起的社会责任。在研发项目产业化落地过程中,研究院第四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一年间完成2项晶型专利规避,解决10余项工艺难题,申请专利和发表高水平文章6篇,成功将EI800原料药成本从每公斤41万元降至10.38万元,实现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的双重胜利。第五党支部将党的精神融入科研血脉,持续完善“党建+科研”工作体系,一年间完成4项核心技术突破,取得4项核心专利,发表1篇SCI文章,推动2项首仿新技术产品报产。

党建共建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近5年,南京正大天晴党委先后与495家单位开展了135次党建共建活动,构建起广泛的党建合作网络。在助力公立医院发展方面,通过中央党校、国家卫健委党校等3个全国性平台,开展“书记微党课”、党建课题申报等项目,每年为10家医院定制党建提升方案。作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组织链主企业,南京正大天晴党委创新“党建搭台、经济唱戏”模式,推动园区企业在安全、生产等领域深度交流,协助完善“红枫论坛”课题项目,举办4场大型技能比赛,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
从阵地建设到创新实践,从文化培育到共建共享,南京正大天晴党委以党建为引领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用红色引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,现已成为全国化药综合实力百强企业,2020-2024连续4年获批药品批件数量位列全国TOP10。

上一篇:下一篇: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