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历经秋雨播期延迟、灌浆期干旱、收获期干热风,今年小麦丰收来之不易!”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负责人感慨道。面对重重挑战,临海农场通过良田良制、良种良法、农机农艺融合,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,最终闯过难关,交出了一份丰收答卷。
今年夏粮生产开局艰难。秋播前,持续降雨导致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至近年最晚;秋播后,干旱少雨使肥料利用率降低,越冬期麦苗长势不佳。然而,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丰收提供了“硬核支撑”。临海分公司累计建成4万余亩高标准农田,配备智能灌排系统,实施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和退水导流循环利用,解决了田块高低差大、进排水难等问题,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。
“今年小麦亩产超过1480斤,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。”28大队管理人员朱宝贤介绍,尽管遭遇干旱,但智能灌溉系统让2000多亩地的灌溉变得轻松便捷,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操作。
科技赋能也为丰收增添了“智慧加持”。临海分公司依托智慧农业管理平台,集成生产数据、农机调度、质量追溯等功能,实现决策智能化、管理可视化。13大队的农业四情监测站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、土壤墒情、害虫种类等信息,通过“智能监测平台”手机端,农技人员可远程获取病虫害发生趋势图和农事操作建议,指导精准施肥施药。
在27大队,无人机腾空而起,沿着预设航线完成农田巡检任务。临海分公司建设了5套无人巡田机场,通过机场管理平台布置任务,多光谱无人机自动执行,实现了全天候、全维度的农田智能监测,为农业生产装上了“智慧大脑”。
智能化农机也为“三夏”生产立下汗马功劳。智能化联合收割机、无人运粮车、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等设备纷纷上岗,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云端种田”,临海分公司正以创新科技重塑农业生产模式,为粮食安全增添科技底气。
丰收的背后,离不开农业一线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。28大队协管员陈晨每天清晨五点就来到田间,检查收割机作业状态;正午烈日下,他穿梭在麦浪间把控收割质量;夜幕降临后,他还需完成车辆调度和数据统计工作。综合服务中心内,全体管理人员昼夜奋战,确保新收割的小麦通过塔式烘干线均匀烘干,做到颗粒归仓。
当下,夏收已过,夏管正忙。临海分公司正以数据化、智能化、精细化的田间管理,描绘新的丰收图景,为粮食安全持续贡献科技力量。